《中华十六字心法》被伪国学大师错误解读

     南怀瑾大师曾经对中华文化的十六字心法做过说明,指其核心内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同时,南怀瑾老先生还强调说过,这十六字既是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中心。上古圣王传舜,舜传禹,口耳相传,是一以贯之的治世、修身的秘传心法。他也给这十六个字做出了明确的断句,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其指出这十六字主要的意思是:世上的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精纯专一,不偏不倚,诚恳的秉执其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我们的国家。

 

        那么,南怀瑾大师对这十六字的解读对吗?我今天给你的回答,可以说他是完全错误的,十六个字除了“人心”和“道心”这四个字可以不用翻译外,伪国学大师的翻译没有一个字是翻译对了的,按照他的解读,简直就是口不择言,乱我中华文明。

 

      这十六字心法出自《尚书·大禹谟mó》,是舜帝禅让帝位给大禹时说的一段话。首先,伪国学大师的断句就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根本不是他所说的那种四字对仗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样的断句就是典型的百分百望文生义。其中的逻辑关系完全不对,所以最后他的解读完全就是歪解。不但没有把每个字的真正意思表达出来,还把其思想宗旨都解释偏了,即使按照他老人家的断句去解读,也完全与各个字的本义对不上。伪国学大师解释的内容,所表现出的内涵非常的低劣和低层次。

 

      这十六个字的正确断句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什么说这样的断句才是对的,而伪国学大师的四字非常对仗的断句却是错的呢?

 

     这就是典型的不懂古汉语的语法,也不懂词性和逻辑关系的具体表现。也说明了伪国学大师们没有去研究当事人的心境,也忽略了当时的人文环境。

 

       要知道,“中华心法”可是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怎么经大师表述后,却变成了很低劣的认知和理解了呢?尤其是当时在虞舜和大禹之间怎么会有这么低层次的交流?所以,伪国学大师的解读完全是按照不求其解的理解方式去解读的。

 

        我们先看一下这里面每一个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定要遵循古汉字的本义,千万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用我们现代人的认知去揣摩古人的思想。

 

     先看,这十六个字想表达的是什么呢?虞舜要表达的是:人心是如何,道心又是怎样,而作为最高的统治者如何平衡人心和道心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所以才有了这十六个字。

 

     那么,人心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惟危”。什么意思?心:指思想,心里,内在。“人心”就代表着一个完整的人。惟:本义是思考,聚焦。危:恐惧,高,高耸。“人心惟危”说的就是人所关注的就是高大,这也就是人性。在看“道心是”什么样子的?虞舜给出了六个字,那就是“惟微、惟精、惟一”。这里的惟还是采用的本义,思考,聚焦。微:指无形,也就是指内在规律。精:有完美、精密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指产生生命体物质的本源微粒。一:就是指宇宙。所以“惟微、惟精、惟一”说的就是:道所关注的是内在的、物质的本源、宇宙。

 

      如此说来,既然人心和道心之间的区别是这样的,那么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允执厥中”。这四个字也是当时唐尧禅让帝位给虞舜时对舜的告诫。什么意思呢?“厥”是文言代词,相当于其,在这里指“道”。所以“允执厥中”说的就是指人要顺应道并公正的遵循道。

中华文化的十六字心法完整的意思就是:人所关注的就是高大,道所关注的是内在的、物质的本源、宇宙,所以人要顺应道并公正的遵循道。

    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

首页    正统文化    《中华十六字心法》被伪国学大师错误解读
创建时间:2025-02-05

欢迎光临正解国学网

WELCOME TO ZHENGJIE GUOXUE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