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

孔子说:“教给别人知识并在恰当的时机或场合得以实践或运用,不也就是要说清楚并要经常地告诫或提醒吗?”

 

1-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

完全按照字面的意思讲就是:“有人从远的地方过来,不也是有要满足的事吗?”所以孔子的这句话应该是说:有一个或一群可能是“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拜访你,肯定是有所求才来的(内心百分百有需求,但不一定会表达出来),那就要想办法确认出来访者的真实想法,让他们的初衷得到满足的同时还要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或把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最好是双赢才行!

 

1-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虽然)不够智慧但却能够做到不烦躁,那不也就是君子的表现吗?”

 

1-4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译文】

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如果一个人非常孝顺父母,对兄弟姐妹非常友爱,却喜欢冒犯上级管理者,这样的人是很少有的。”

 

1-5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译文】

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无端生事作乱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

 

1-6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君子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或根基,根基确立好了方向就会明确;孝和悌这两种好品行,它就是仁德的根基。”

 

1-7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恰到好处的言辞能用在合时宜的角色中,这样的人很少了,做到了就是仁。”

 

1-8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参说:“我每天要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的修为:第一,给人出谋划策的时候是否做到尽职尽责?第二,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是否做到诚信?第三,教给别人的知识是否能够被验证是可行的?”

 

1-9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而且要言而有信,开销要节约而且要使人与人之间友爱,役使百姓要在恰当的农闲时候。”

 

1-10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译文】

孔子说:“作为弟子来讲,在家要孝顺,在外要互相尊重,做事严谨而且有诚信,广泛地使人与人之间友爱,使仁者亲近你。”

 

1-11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做事情要劳逸结合,仿效古人就应该传授学生典籍文献。”

 

1-12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译文】

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要崇尚好的有贤能的人还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角色:侍奉父母的时候,能够竭尽全力;侍奉自己的国君,能够关注到他的所急所忧;与朋友交往,要遵守诺言和诚信。”

 

1-13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显示出威严;教导别人时不能固执己见,主张的是忠诚和诚信;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不要学习别人不好的行为),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14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这段话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说。他说:“谨慎地审视目地追求更远大的目标,百姓的德行就会越来越淳朴。”

 

1-15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译文】

子禽问:“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是求教得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老师温和、善良、恭敬、严谨、谦让,是凭着这些德行得到的。”

 

1-16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的时候,看(考察)他是否有志向;父亲去世了,看他的行动;三年还没有改变父亲在时的方向(或遗愿),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17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译文】

有子说:“礼的用法,做到‘和’的结果才是难能可贵的;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做到了‘礼之用,和为贵’的程度才是最令人满意的,简化礼节都要遵循这个道理。”

 

1-18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继续说道:“如果有行不通的时候,那是知道了‘和’而刻意去附和,如果不用礼法来约束,也是行不通的。”

 

1-19  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诚信合乎道义,说出的话是可以实践的。恭敬合乎礼,就会使耻辱远离。凭借保留了他的和蔼可亲,也是可以和他交往的。”

 

1-20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吃的方面是没有什么追求的,饱了就行;住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追求的,安定、安全就好;做事勤敏说话要严谨,向知书达理的人学习而且要不断地修正自己,可以说这样做就是真正地在教别人了(言传身教)。”

 

1-21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译文】

孔子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贵却不骄纵,不如贫穷还能追求《乐》,富贵却还能喜好《礼》。”

 

1-2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完成切割再糙锉成型,精雕细刻然后精心打磨,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告诉了你过去的事你就知道未来的情况。”

 

1-2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做不到天生就很聪明(或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你不能够使别人变得有智慧。”

 

 

 

 

 

 

 

首页    在线学习    论语原文译文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创建时间:2025-02-06

欢迎光临正解国学网

WELCOME TO ZHENGJIE GUOXUE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