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论语为政篇
2-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当政者用‘德’来治理国家,就好比北极星一样,安居其所,其他群臣就会与当政者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
2-2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2-3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法令来治理国家,用刑法来规范行为,百姓会逃避处罚而没有了羞耻心;用德来治理,用礼法进行统一,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且会很清楚(知道好与坏的界定)。”
2-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立志于教学和传授我的思想,三十岁的时候更坚定了方向,四十岁的时候就不再感到困惑或碌碌无为,五十岁的时候已经开始知道自己的天命(使命),六十岁的时候可以听进各种各样的言语(不同的意见),七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去完成自己曾经未完成的心愿了,但是不会越过规矩。”
2-5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侍奉他们要按照礼的要求做;他们去世的时候,殡葬他们要按照礼的要求做,追悼他们也要按照礼的规范执行。”
2-6 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孔子说:“父母,只要与平时有所不同,做子女的就应该马上开始关心。”
2-7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称作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连狗和马,这样的动物也都能养活,如果对父母不尊敬,那与养活狗和马有什么不一样呢?”
2-8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孔子说:“角色很难的,遇到有事情的时候,晚辈替长者做了;遇有酒食,让长者先享用,难道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2-9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一整天他都不会提出反对意见,像是没有自己的见解。离开之后,观察他独处时候的行为,他却能完全发挥所学的内容,颜回不是没有自己的见解啊。”
2-10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译文】
孔子说:“看到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要审视他的动机,再细致地观看他所满足的事情。这个人还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2-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的知识,能发现更深层的理解,那就可以讲给别人听了。”
2-12 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自我设限。”
2-13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孔子说:“作为君子,一定要先说话算数,然后才会有人信任他。”
2-1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想事情比较周详但不喜欢攀比,未被教化过的人或是小孩子就喜欢和别人攀比但不会顾全大局。”
2-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传授给别人知识如果不能引起他进行深入思考就会让人迷惑,让人思考了但不做进一步引导那么可能会让他误入歧途。”
2-16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
孔子说:“纠正错误的开端(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错误的情况下或起因不正的情况下,都应该马上进行纠正),其所带来的害处,就会消除了。”
2-17 知之为,知也;不知为不为,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为什么做而做,是智慧;不知道为什么做就不做,这也是智慧。”
2-18 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孔子说:“多听就会去除掉很多的疑虑或问题,少说与此事无关的话,就会少犯错误。眼睛要多观察就能够去除危险,少做与此无关的事情(行事严谨),就会减少懊悔。言语上少错误,行动上尽量避免懊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2-1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孔子说:“推举正直有德行的人并把他们放在邪曲人的前面,那么百姓就会臣服;把邪曲的人放在正直有德行人的前面,那么百姓就不会臣服于你。”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
孔子说:“当政者面对百姓庄重,百姓就会敬畏;当政者做到了孝和慈,百姓就会表现出忠诚;要推崇好的和善良的,但那些经过教化后还做不到的,就只能使用强制手段让他们听从了。”
2-21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译文]
孔子说:“做到真正地孝敬父母,使兄弟间做到互相关爱,还影响到当政的,这也就是在从事政治了。”
2-2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可以做什么?如同大车没有安装輗,小车没有安装軏,他靠什么使车行走呢?”
2-23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商朝取代了夏朝,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礼法制度,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取代了商朝,所废除和所增加的礼法制度,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将来如果有承继周朝的,即使再经过三千年,(其礼法制度也会有增有减)也是可以知道的。”
2-24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那就是谄媚;遇到符合正义的事情却不去做,就是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