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论语里仁篇

4-1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内在的有仁德才是真正的美。选择没有仁德的地方居住,怎么能得到智慧呢?

 

4-2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和他们相处;缺乏仁德的地方,不可以在那里长期居住;喜好仁德的人用仁德使自己安定,智慧的人使仁德获得提升。”

 

4-3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够使人们区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样的事情是人们应该厌恶的。”

 

4-4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假如立志于仁德,就不会做坏事。”

 

4-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财富和权贵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不是用应该的方法得到它是不会长久的;贫穷与低贱也是人人都厌恶的,不是用应该的方法得到它(指违反了道德而遭受到的贫与贱)也是摆脱不了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就会用做坏事成就自己。君子在完成目标和生存之间都不会违背仁德,就算是在最紧迫的时刻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这样。”

 

4-6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会做坏事,不仁德的人会做好事。那些有仁德的人,没有比他们再好的人了;厌恶不仁德的,他就是在做有仁德的事,不让不仁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有人能够在一整天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力量全部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看见能力不够的。这种能力不够的人可能会有吧,我还没有见到过。”

 

4-7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每个人所犯的过错,与各自的那一类人相同。观察他犯的过错,就能知道他们那一类人有没有仁德。”

 

4-8  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上明白了这个道,到了晚上就死了也是可以的。”

 

4-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交往的。”

 

4-10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是‘义’给他做参照物。”

 

4-1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里存有的是德,未被教化过的人心里存有的是个人私产;君子关心的是法制,未被教化过的人心里关心的是个人的实惠。”

 

4-12  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做事情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或矛盾。”

 

4-13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善于使用礼法推举贤人治理国家,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不用礼法推举贤人治理国家,这个礼法还有什么用呢?”

 

4-14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有合适的官位,担心的是你所选择的发展方向。不怕没有人能了解自己(使自己拥有智慧),关键你所追求的都是值得的,这才是智慧。”

 

4-15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之道,就是“忠”和“恕”而已啊。

 

4-1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都是合乎‘义’的事情,小孩子或未被教化过的人他们明白的都是关于自己的利益。”

 

4-1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有贤德的人就该想到向他看齐,见到没有贤德的人就该反省自己是否有他那样不好的行为。”

 

4-18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发现他们有不对之处要委婉地劝阻,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要继续但要恭敬他们不能冒犯他们,多次劝诫但不要让他们产生怨恨。”

 

4-19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远离家乡,若一定要远离家乡必须有准确的位置告知。”

 

4-20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此章重出,见《学而篇》(1-16)。

 

4-2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而为之担忧。”

 

4-22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过去的人言语不轻易说出口(不轻易许诺),认为说出来了自己却做不到那是可耻的。”

 

4-23  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因为对自己有约束还经常犯过失的人,是很少有的。”

 

4-2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严谨有分寸,而行动要敏捷。”

 

4-25  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好德行的人是不会被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

 

4-26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子游说:“对君主列举过错并加以数落(过于频繁地劝谏),这就会招致侮辱;对朋友列举过错并加以数落(过多

地提意见或责备),这就会被疏远。”

 

 

 

 

 

 

 

 

 

 

 

 

 

 

 

 

 

 

首页    在线学习    论语原文译文    第四章  论语里仁篇
创建时间:2025-02-06

欢迎光临正解国学网

WELCOME TO ZHENGJIE GUOXUE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