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论语季氏篇
16-1 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孔子说:“对于诸侯和大夫来说,不怕自己贫穷而怕财富分配不公平,不怕人口少而是怕境内的百姓不安定。由于财富分配公平了也就无所谓贫穷,大家相处和睦融洽就不会感觉到人少,百姓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能够做到这样,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智、信’招徕他们(而不是使用武力)。安抚好之后,再让他们做到安定。”
16-2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 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是由天子作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就由诸侯做决定。由诸侯做决定,大概经过十世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做决定,经过五世很少有不垮台的;如果陪臣掌握了国家政权,传三世不失就很少有了。天下政治清明,国家最高的权力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政治清明,百姓就不会非议朝政了。”
16-3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译文】
孔子说:“鲁君失去国家统治权已经有五世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世了,所以仲孙、叔孙、季孙三家的子孙也衰微了。”
16-4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讲诚信的人交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狐假虎威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6-5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用‘礼’‘乐’节制自己,喜好称赞别人的‘善’,喜好有许多贤德之友,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奢淫乐,喜欢放荡不羁,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了。”
16-6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
孔子说:“陪伴或侍奉君子有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没有识别能力。”
16-7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警惕不要沉溺美色;等到身体成熟了,精力旺盛,要警惕不要与人争强好胜;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警惕不要贪得无厌。”
16-8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未被教化过的人不知道天命因而也不懂得敬畏,轻慢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的话。”
16-9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有智慧的人,是最好的;经过教化才使他有智慧的,是次一等好;遇到困惑有了求知欲再去引导的,是又次一等好;遇到困惑还没有人教导的,这种百姓就是悲惨的。”
16-10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情: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得够清楚;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得明白;给别人脸色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做到了温和;给人的整体容貌,要思考是否做到谦恭;说话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够忠诚;办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做到尊敬严肃;遇到有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请教;愤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发现财利时,要思考是否符合义的准则。”
16-11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译文】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那天,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的朝阳之中,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这是百姓给予的!
16-13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
孔子说:“不传授《诗》,就不懂得怎么使他们说话(不教诗经,你就不知道从哪里进行合适和恰当的引用和比喻);不传授《礼》,就不懂得怎么样使他们找到立身的方向。”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外自称为寡小君,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