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论语阳货篇
17-1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
孔子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岁月是不等我的。”
17-2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性是相近的,成长后相差的就越来越远。”
17-3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知’与‘下愚’之人是改变不了的。”
17-4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教他们道他们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友爱;小人,教了他们道就容易役使他们。”
17-5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
孔子说:“来召我的情况,怎么会是徒劳呢!如果能用我的思想,我的思想和理念或许能够在东方复兴周礼!”
17-6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孔子说:“庄重就不致遭受到侮辱,宽容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使别人为你效力,勤敏就会有所收获,慈惠就足以能够役使他人。”
17-7 坚乎,磨而不磷;白乎,涅而不缁。
【译文】
孔子说:“最坚硬的,怎么磨都不会薄损;最纯洁的,怎么染也不黑。”
17-8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
孔子说:“爱好仁德而不善于引导别人,它的弊病是使别人愚昧;爱好智慧而不善于引导别人,它的弊病是使别人行为放荡;爱好诚信不善于引导别人,它的弊病是使别人受到伤害;爱好直率却不善于引导别人,它的弊病是使人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善于引导别人,它的弊病是会使人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善于引导别人,它的弊病是使人狂妄自大。”
17-9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啊,为什么不给别人传授《诗经》呢?教别人读《诗经》可以引起他的兴趣,可以使他观察到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针砭时弊。在家可以用来侍奉父母(齐家),在外可以用来教人如何侍奉君主(治国);还可以让他们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17-10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译文】
孔子对自己的儿子伯鱼说:“你传授给别人《周南》《召南》了吗?如果你不传授《周南》《召南》,他们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一样。”
17-11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说:“礼呀礼呀,说的只是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说的只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17-12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译文】
孔子说:“外表威严而内心懦弱,就好像是‘小人’的表现,这种人也会像是那些挖洞翻墙行窃的小偷吧!”
17-13 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
孔子说:“乡愿这种人,就是‘德’的破坏者。”
17-14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种德行是不应该有的。”
17-15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
孔子说:“这样的人,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君主吗?他在还没有得到一件东西(注:这里也包含了一切自己想要的事物)的时候,总是担心得到之后该怎么办;一旦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的总是怕失去,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17-16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狂’不拘小节,而现在的‘狂’却是放荡不羁;古代的‘矜’不过是有棱角难以接近,现在的‘矜’却是很容易生气和蛮横不讲理;古代的‘愚’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却是一味地欺诈啊!”
17-17 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此章重出,见《学而篇》(1-7)。
17-18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和封地这样的事情。”
17-19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译文】
孔子说:“上天何曾说过什么呢?四季依然运行,世上的万物照样生长。”
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
孺悲想拜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就在传话的人刚刚出门口的时候,孔子便取来瑟开始演奏,有意让孺悲听到孔子的瑟音。
17-21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译文】
孔子说:“小孩子从生下来到三岁,然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个三年的服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规定。”
17-2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无所事事,不行地啊!不是还有玩博和下围棋的游戏吗?做这个,就好像那些贤者也是这样做的呀。”
17-23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高尚的品行。君子有勇而没有义就会作乱,未被教化过的人有勇而没有义就会做‘盗’的事。”
17-24 君子亦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也有厌恶的(情况或行为)。厌恶称赞别人‘恶’的,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位的,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厌恶冲动而又冥顽不灵的。”
17-25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
孔子说:“单单对女子和小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的方法是不同的。太过简单了,她们就会忘乎所以,太难了,她们就会很情绪化。”
17-26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纪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可能就没什么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