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八篇:交战篇
8-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pǐ)地无舍(shè),衢(qú)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
孙子说:凡“用兵”的法则,“将”受命于国君,然后征集军需组编队伍。容易坍塌的地方不能安营扎寨,四通八达的地方适合于结交,“绝地”不可以滞留,“围地”要使用策略,“死地”就要奋战到底;有些道路是可以不通过的,有些军事目标(军事设施或军队)是可以不攻击的,有些城池是可以不攻取的,有些土地是可以不争的,(后面这四种特殊变化的情况)国君的指令有些是可以变通的。
8-2 故将(jiàng)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jiàng)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
因此“将”精通九变本身优势的,就是懂得“用兵”了;“将”不精通九变的利害关系的,即使知道地形如何,也无法获得地形所带来的优势。治兵不懂得九变的应对战术,即使知道五个方面的好处,也无法提升士卒的战斗力。
8-3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译文】
因此“智者”考虑问题,一定会利与害兼顾。考虑到了事件的所有有利的部分那么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就大,考虑到了所有不利的因素那么祸患就可以想办法消除掉。
8-4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译文】
因此要想让诸侯臣服那就让他们看到对他们不利的方面,要让诸侯都动起来那就要制造事端,要想让诸侯站在我们这边那就给他们“利”。
8-5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
因此“用兵”的法则:不要寄希望敌方不来犯,而是要依靠我们自己有可以进行防御的能力;不要寄希望敌方不会进攻,而是仰仗我们有对方无法攻破的能力(而是仰仗我们有无法被攻破的能力)。
8-6 故将(jiàng)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jiàng)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jiàng),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因此“将”有五种危险的情况:不惧怕死的人,可能会被杀;贪生怕死的人,可能会被俘虏;性情暴戾的人,可能会
被轻慢;狭隘的品德高尚之人,可能会被诬陷;怜悯下属,可能会被烦扰。凡是这五种情况,都是“将”的过错,更是“用兵”的灾难。全军覆灭“将”被杀,都是因为这五种危害的情况所引起的,不能不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