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论语子张篇

 

19-1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

 

 

 

 

【注释】

见:看见、看到、遇到。

危:危险。

致:给予、实现、导致。

致命:敢于献身、奉献生命,多指国家在危难关头。

思:思考、想到。

祭:祭祀。

敬:恭敬、尊敬。

丧:居丧。

 

【译文】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敢于献身,看见有利可图时就会想到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够哀伤。”

 

【评析】(略)

 

19-2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注释】

执:拿着、掌握、执行;这里是拥有、具备的意思。

弘:弘扬。

信:坚信、不怀疑。

道:道义;这里指儒家思想。

笃:坚定。

焉:哪里、怎么、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能:会、能够。

为:做、言、说、告诉。

有:存在。

亡(wú):无、没有。

 

【译文】

子张说:“具备了好的德行却不能弘扬,不怀疑道义的存在却不够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说有(具备德和相信道)?又怎么能够说没有呢?”

 

【评析】(略)

 

19-3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注释】

尊:尊重。

容:包容。

众:普通人。

嘉:赞美。

善:好的;指美好的事物或具有优秀品德的人。

矜:怜悯。

能:才干、能力。

不能:指能力不够的人。

 

【译文】

子张说:“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包容普通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怜悯那些能力不够的人。”

 

【评析】(略)

 

19-4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

小道:指某方面的技能、手艺,如古代所谓的农、圃、巫医、乐、百工等。

观:仔细看、研究;引申为有可取之处。

远:指远大目标。

泥(nì):阻滞、不通、妨碍、不通达;引申为局限,即“器”。  

不为:不是为了。如果直译为不做事,按照前后的逻辑关系,那就引申为不关注。

君子不为:这里指君子不会把“为小道”作为终极目标,即不会被这些小技艺局限住。

 

【译文】

子夏说:“即使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可能就被“器”住了,所以君子不会被这些小技艺局限住。”

 

【评析】(略)

 

19-5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

亡:无。           

忘:使……忘记。    

能:会的。

已:停止。“已矣”足够了、可以了(把“已矣”和前面的句子分开后,更容易理解些

 

【译文】

子夏说:“每天使他们知道一些自己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使他们都不要忘记自己已经会用的知识,这就叫做喜好教学了,达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

 

【评析】(略)

 

19-6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学:教、引导、传授。

笃:坚定。

志:志向。

切:贴近、切合。

近:亲密;熟知的、相关联的。

 

【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传授仁德而且要坚定不移,恰当地提出问题并能引起最相关的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评析】(略)

 

19-7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

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

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

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技艺。

致其道:达到他的目标;引申为达到理想。

 

【译文】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引导别人来达到理想。”

 

【评析】(略)

 

19-8  小人之过也,必文。

【注释】

小人:多指小孩子或未被教化过的人。

也: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  

文:这里做动词,掩饰。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会掩饰。”

 

【评析】(略)

 

19-9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注释】

变: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

俨然:矜持庄重。

厉:严格;这里的“严”是合乎的意思;“格”是格物。因此,“厉”在这里可以引申为严谨。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矜持庄重,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又很严谨。”

 

【评析】(略)

 

19-10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注释】

信:取得信任。       

劳:使……劳,役使。

厉:严格、虐待。     

谤:恶意攻击。

 

【译文】

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未取得信任,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未取得信任,君主就会以为你在恶意攻击他。”

 

【评析】(略)

 

19-11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大德:非常高尚的人;大节,坚定地按照最高价值准则办事。

逾:超过。

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小德:刚刚被教化过的人;小节,无关大局的琐碎事情或问题。

 

【译文】

子夏说:“‘大德’是不会超越‘礼’的界限,‘小节’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评析】(略)

 

19-12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注释】

道:方法;这里特指教育学生或引导学生的方法。

孰:哪一个。

传:传授。

倦:疲、懈怠。“后倦”在这里指后面传授的。

诸:之于的合音。

区:区分。

别:类别。

 

【译文】

子夏说:“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进行区别的。”

 

【评析】(略)

 

19-13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释】

仕:做官、做事情。

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优:好、充足、富裕、有余。

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学:教、引导、传授。

 

【译文】

子夏说:“做官或做事情比较优秀的就走出来去教教别人,教学比较好的还可以去做做其它事情。”

 

【评析】(略)

 

19-14  丧致乎哀而止。

 

 

 

 

【注释】

丧:丧事。

致:达到。

止:停止。

 

【译文】

子游说:“丧事做到哀伤的程度也就可以了。”

 

【评析】(略)

 

19-15  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注释】

张:名词,与“弛”相对。     

难能也:很不容易做到的。“难”指不容易;“能”是做到的意思。

然:“是”的意思;这里指“做到”。

 

【译文】

子游说:“我有个好友,‘张’的方面很不容易做到了,做到了张却还没有做到仁。”

 

通行版本把“张”理解为子张,说子张还没有做到仁。

 

【评析】(略)

 

19-16  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注释】

堂堂:形容盛大、有志气或有气魄。

张:这里是动词,作夸张、夸大讲。

 

【译文】

曾子说:“外表有气势,表现夸张,就很难把他和‘仁’放到一起来说。”

 

【评析】(略)

 

19-17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注释】

自:本身、自发。

致:达到……程度。

必:一定。

必也:指达到了那种程度。

 

【译文】

孔子说:“人还没有无缘无故就能够达到哀痛的程度,如果达到了那种程度一定是亲人过世了。”

 

【评析】(略)

 

19-18  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注释】

难:不容易。

能:做到。

 

【译文】

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评析】(略)

 

19-19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注释】

散:失去。

矜:名词,自尊和庄重。

哀矜:怜悯“民”的自尊。

 

【译文】

曾子说:“如果统治者丧失了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真实情况,就应当怜悯和尊重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评析】(略)

 

19-20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注释】

纣: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名辛,纣是他的谥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暴君。

是:这样;这里指传说中的那种状况。

下流:即地形低洼导致各处之水所汇集的地方。

 

【译文】

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厉害,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君子们都讨厌的结果。居处在‘下流’的位置,天下一切的‘恶’名声都会归到他的身上。”

 

【评析】(略)

 

19-21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注释】

过:过错。

食:吃。“日月之食”就是指日蚀和月蚀现象。    

更:改过。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之蚀。他犯的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之后,人们还是要仰望他。”

 

【评析】(略)

 

19-22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文武:指文王和武王。

道:方法;这里指治国之道。

坠:本义为落下。

未坠于地:指已经失传,官方没有准确的记载。

在人:在某些人那;引申为散落民间。

莫不有:双重否定;这里指多少都有点。

焉:疑问代词,怎么。

常:经常。

师:以……师。

有:存在,表现、发生、出现。

 

【译文】

子贡说:“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官方已经失传了,部分都散落民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多一些,不贤的人了解它的少一些,人们多少还是懂一些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夫子呢,他要不传授怎么会经常有向他学习的事情出现呢?”

 

【评析】(略)

 

19-23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

譬:拿……比喻。

之:指孔子的学问。

宫:房屋、居室;也指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

赐:端木赐,指子贡。

及:比得上,达到。

仞(rèn):古时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一说五尺六寸为仞。

其门:指代老师家的大门。

类:本义为种类。

官:这里指房舍。

富:多。

寡:少。

云:说、讲。

宜:合时宜,对的。

 

【译文】

子贡说:“拿围墙来比喻老师的学识,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能看见屋里的美好。老师家的围墙有几仞高,找不

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里面的宗庙及超过百间的房舍。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先生那么讲,也是对的!”

 

【评析】(略)

 

19-24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注释】

绝:气息中止,死亡。

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

见(xiàn):表明,出现。

量:容量,忍受事物的限度。

不知量:不知道限度;引申为不自量力。

 

【译文】

子贡说:“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他怎么能够伤害到日月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评析】(略)

 

19-25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注释】

其:第一和第二个“其”都指孔子。

荣:使……荣。

哀:使……哀。

其:第三个“其”代孔子的才能。

 

【译文】

子贡说:“他活着使我们感到荣耀,他死了使我们哀痛,我怎么能赶得上他的才能呢?”

 

【评析】(略)

 

 

 

 

 

 

 

 

 

首页    论语的管理智慧    第十九章 论语子张篇
创建时间:2025-02-12

欢迎光临正解国学网

WELCOME TO ZHENGJIE GUOXUE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