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备战篇(通行版本为作战第二)
2-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注释】
用:采用、运用、使用、需要、发动。
兵:在《说文》中,械也。做名词时,有武器、兵器、战士、军队、军事、武力、战争等意,也是与军事或战争有
军:动词,驻扎、行军。这里做名词,军队、军需物资。
食:动词,拿食物给人或牲畜吃;名词,指粮草。
足:够,满足。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会让士卒超龄服役,粮食的耗费不能超过三年的量(“庙算”得出的结果)。国家要有足够的费用支付用兵的耗费,储备足够的粮食应对战事,这样军需和粮草才算准备充足。
2-2 其用,战也胜(一声)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注释】
用:费用。
其用:承接前句,指军队这样的消耗。
战:名词,战争、战事;动词,作战、打仗、比高低。
也:还,而且。
胜(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坚持。
久:时间长。
则:那么,同时。
钝:使……钝,磨损、不锋利。
兵:武器装备。
钝兵:指武器装备磨损、不锋利了。
锐:士气。
屈(jué):短亏、亏损。
力屈:指战斗力消耗。
暴:露。
殚:尽。
货:物资。
弊:坏处,破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出现危机。
起:起身,采取行动;这里指发难。
智:聪明、慧智。
【译文】
用兵这样的耗费,一旦用“战”而且还持续的时间很长,那么武器装备就会磨损不锋利军队的士气开始低落。一旦攻城战斗力就会消耗,长时间在外面征战国家的财政就会开始出现困难。这种武器装备磨损不锋利及士气的低落,再加上消耗了战斗力军用物资也用完了,同时其它的诸侯国乘这个危机而发难,这时即使有慧智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
2-3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注释】
兵:动词,用兵。
拙:不灵巧。
速:名词,速度。
拙速:有条不紊,也指有长远规划的情形。
巧:与拙相对,指快。
之:动词,到、做到。
兵久:对外用兵久,连年战火,打仗时间久。
【译文】
因此用兵方面听说过有长远规划的,没有看见过那种过快还能做到持久的现象。那种长期对外用兵(发动战争或展开军事行动)还对国家有利的情况,从来没有这种事的。因此,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害处的,也不可能完全了解“用兵”所带来的有利之处。
2-4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注释】
役:服兵役。
籍:动词,注册。
再籍:这里指战争刚刚结束,士卒刚刚离开军营又马上被征集回来参与新的战事;也可以理解为士卒的超龄
服役,即代表“将”不善于用兵的情况。
载:古时一年为一载。
粮不三载:指粮食的耗费不能超过三年的量。
取:获得。
用:费用、军饷。
国:指本国。
取用于国:指国家要有足够的费用支付用兵的耗费。
因:《说文》中,就也;也指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做动词时,有凭借,依靠等意。
因粮:就粮,指准备粮食、储备粮食。
于:动词,往、去、取、应对;介词,在、从。
敌:动词,对抗;名词,敌方、战事。
因粮于敌:储备足够的粮食应对战事。
军:动词,驻扎、行军。这里做名词,军队、军需物资。
食:动词,拿食物给人或牲畜吃;名词,指粮草。
足:够,满足。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会让士卒超龄服役,粮食的耗费不能超过三年的量(“庙算”得出的结果)。国家要有足够的费用支付用兵的耗费,储备足够的粮食应对战事,这样军需和粮草才算准备充足。
2-5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注释】
贫:贫困。
师:动词指军队出征,名词指军队、大军。
贵卖:指物价上涨。
竭:尽。
急于:比……快。
丘:形容词,空、寡。“丘役”指百姓需要缴纳的军赋。
财竭则急于丘役:直译为财产的枯竭比军赋要快,所表达的意思是指征收军赋出现困难。
【译文】
造成一个国家的贫困在于有军队出征并且长途跋涉,长途跋涉就会造成老百姓的生活出现贫困。离军队出征的时间近的时候就会出现物价上涨,物价一旦上涨那么地方百姓的财富就会缩水,紧接着就会出现征收军赋的困难。
2-6 力屈、财殚。屈力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注释】
中:中间,未完成。
原:最开始。
中原:意思就是还没有真正开始;这里不是指国内。
内虚于家:指本国实际的能力非常弱,即国力空虚。
费:费用、花费;如果解释为“资产”更容易被理解。
破:名词指花费、开销;动词指“使……破”。
破车:指训练中战车的耗损。
罢:使……罢、使……疲惫。
罢马:使马疲惫,指训练战马。
丘:大。
丘牛:指民用的耕牛。
大车:多指运送物资的车辆,一般比战车要大很多,但没有战车灵活。
【译文】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发现)战斗力减弱,财力进入困
境。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出征前)就出现了这种困境,这就是属于实力弱小。这个时候百姓的资产,就会缩水到十分之三;而国家的财政,用于养兵练马,甲胄矢弩,戟盾矛橹,耕牛和辎重运输的车辆耗费后,十分之六就没有了(也就剩下十分之四了)。
2-7 故智将务食(sì)于敌。食(sì)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注释】
务:从事、致力于。
食(sì):动词,取食。
钟:容量的单位。
当:相称、等于。
秆:某种植物的茎;这里指喂战马的草料。
石(dàn):指容量的单位。
【译文】
因而有慧智的“将”致力于从敌方获取粮草。从敌方获取粮食一钟,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钟;就地夺取敌人草料一石,相当于我们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石。
2-8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注释】
杀:使……杀、使……搏斗。
怒:冲动。
利:有利的、在乎的、重要的。
货:物品、财物;这里也指敌人的战略物资。
得:缴获。
乘(shèng):古时一乘战车配四匹马、三名车上甲士、侧翼保护100人左右。
其:代词,代缴获的车辆;这里也可起强调作用,特指某些人,即指后面的“先得者”。
先:《说文》中,前进也;首创、尊崇。
先得者:指最优的人。
杂:混编。
乘:动词,驾驭;这里引申为指挥。
之:新的车辆战队。
卒:名词,敌方的兵;可做副词,终于、终究,修饰后面的动词“善”。
善:动词,友好、亲善;使……善。
卒善:即指投降的兵。
养:看管。
胜:动词,战胜、打败。
【译文】
因此,要使敌人与你展开搏斗,就要想方设法让对方冲动(如果敌人只采取防守,就会大大消耗我方的实力,包括士卒斗志的降低和粮草的消耗);获取敌方最在乎的事情,那就是战略物资或财物。因此在车战中缴获十辆及以上的,赏赐那些最优的人(注:通常能缴获车辆的人在军队中都是非等闲之辈),然后更换旗帜,把缴获的车辆混编到队伍中并让“先得者”指挥新的车辆方阵。投降的士卒就要看管好,这就是战胜了敌人后还能使自己更加的强大。
2-9 故兵贵胜(shēng),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释】
贵:重视、看重、在乎。
胜(shēng):能承受、能承担、禁得住;优势。
久(jiǔ):形容词,古时多指先前的、过去的;这里指参加过的战役;引申为过去的经验。古时也读(jiū),《说文》中,以后久之;兵法中就是指做阻击或小规模的挑衅,即是我们当代人所认知的“游击战”。
知:掌握。
将:军队中的最高指挥官。
生:使……生。
生民:有生力量。
司:操作、经营。
司命:生命的掌控者。
主:主宰。
【译文】
所以,用兵重视的是你所能承受的既有的那些优势(即能让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到极致),而不在乎你过去参
加战役的经验(或而不在乎你只能进行小规模战役或有打游击战的能力)。因此掌握用兵的“将”,是军队的有生力量的掌控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