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超级沟通模型
说起“超级沟通”这个词,就会有人想到一句这样的话,叫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有很多所谓的沟通高手,也有一些老师,会教给你很多方法。比如有的就直接叫什么“九阴真功”“十八般武艺”,有的说是什么“三十六计”等等,太多的旧、新、奇的名词,层出不穷,既吸引人的眼球,又让读者眼花缭乱,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但运用起来却发现不一定是那么回事。现在,我教给大家的却是一个万能的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知道,在现代这个社会里,所面对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根本就无从知晓,你说他是人吧,实际是“鬼”,你看他像“鬼”吧?实际上还算是一个人,与那些道貌岸然的人相比还不错,这也是这么多年社会发展所导致的畸形结果。尤其是经过了过去某些年代的文化熏陶,再经过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影响,现代人各个都拥有了伪装的技能。所以任何一个人表现出来的都有可能不是最真实的自己,你用的所谓那些针对不同人的技法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而这里我教给你的方法,不管什么人都管用,可以说这种方法都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没有更好的正能量的方法了。这就是真正的“绝招”
我们先看一下,平时人际交流的状态和做法大多数情况下,当别人一说完了自己的什么想法另外一个人就马上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然后,就会直接给对方一个回应,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做法。我们把发布指令的人叫作沟通的主体,把听到指令的人叫作沟通的客体,下面用图形表示就是这样的:
就像我们在第一章所讲的故事一样,小公主说想拥有一个月亮(这时的小公主是主体),皇帝一听就认为是天上的那颗(此时的皇帝就是客体)所以就不遗余力地要求他的大臣们去摘月亮。
所有的大臣,听到了皇帝说要摘月亮(此时的皇帝就是主体),大臣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的大臣们就是客体)。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都好,等一下用四个字就可以高度概括,在整个过程中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理解是对的,有错吗?所有人都没有错,这就是真正的叫作“自以为是”。
所以,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大臣最后都被皇帝杀死,或灭了九族,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现实生活当中不就是如此吗?每个人最后都坚持自己的理解或想法是对的,凡事都是别人的错,这就是完全的“自以为是”的行为体现。
包括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包括与客户之间的沟通等等都是如此。那么,按照这个说法,势必在沟通过程中还应该有一个环节是我们常人经常忽略的,那是什么?如果能把这个环节找出来并运用好,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错误出现了。
我经常在课堂上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折纸游戏,简单到什么程度?就是把一张A4 纸做对折。基本上每个人听完就直接做,再做一次对折,然后再多做一次对折。三次对折之后,把右上角撕掉,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指令,是人人都能够听得懂的指令。
但是最后的结果,当打开那张A4 纸,要想在现场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结果(要大小、尺寸都一样),没有,绝对没有,百分百没有。
这不就和我们平时所发生的事情一样吗?同样的一个指令,最后的结果千差万别,但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反过来说都是老师的错,老师说的不够清楚。
在企业里就会说这些都是领导的指令不对,领导有问题。
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前边主体与客体这两个环节之间一定还有第三个环节存在,所以应该是这样的(见下图):
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布局似乎才应该是对的。从视觉上看也似乎才是合理的,无论是从力学的角度,还是从数学的角度讲都可能是对的,这也是三个点决定了一个平面的道理。那么缺失的那个环节里面应该是什么内容?如果找到了,就能够把问题圆满地解决,才有可能得到最后唯一一个正确的答案。
是的,很多人答对了,这个环节就是“确认”环节。那么确认什么?确认你听到的信息和自己理解的内涵是不是一致的?简单地说就是:说的人是否“说清楚”,听的人是否“听明白”。
如果做到了一致,然后再去做,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所以没有经过确认的事件,得到的结果一定是错的,不错才怪,万一做对了那就叫“瞎猫碰到了一只死耗子”,是撞到大运上了。
所以现实生活当中,没有经过确认然后就能够做对的事情,事后你问问当事人当时是怎么做对的?他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噢!我自己都没搞清楚怎么就对了,可能是自己运气好吧!”也许你还会认为他太小气,不想告诉你真相。当然也有人从此就吹嘘起自己来。
因此,这个图形再完整一点就应该是这样的(见下一页的图):
如果作为一个模型来说,应该形成一个闭环才行,那就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客体还必须和主体能够进行互动,也就是形成下一页的闭环:
但这还不是最完善的,要知道,作为一个主体,他发布指令的同时,是否也会听别人的一些反馈?也就是一些确认的话。是的,所以主体的“说与听”也是同时具备的,在行动的过程中,也要反复或多次的确认,另外客体在确认的过程中也是要反复的“听和说”,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全向沟通模型,那就应该是下面的表现形式:
所以,这样才构成了《超级沟通》的完整模型,任何一个指令在“行动”前必须先做“确认”。并在得到了“确认”之后才可以“行动”,同时,在“确认”的过程中也是反复的“说/听”的过程。那么在这个模型当中,“说/听”与“确认”之间是双向的,“行动”与“确认”之间也是双向,而“行动”和“说/听”之间唯一是单向的,记住这个图形,坚守这个图形告诉我们的道理,永远坚守住,听到任何一个指令就必须且一定要经过确认才行动,否则就不能做。这个模型符合任何一种模式的沟通,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是万能的,所以才叫作《超级沟通》模型。
在“摘月亮”的故事当中,当小公主说想要拥有一个月亮的时候,皇帝并没有和小公主做确认,去确认她想要的是哪一个月亮?反而他自认为就是天上的那颗月亮,所以他就行驶了自己的特权,去让所有的大臣们,甚至不惜动用全国的力量和资源去摘那个月亮。
所有的大臣,也没有去和皇帝确认他想要的那个月亮是不是天上的月亮?如果你还不能确认,那就必须和皇帝求证一下,如果你试图告诉皇帝说:“皇上,您说的不对,小公主要的不是天上的那一个,可能就是一个小饰品而已!”你死定了,那叫藐视皇权,否定皇上的理解,那还了得?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客户,甚至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是皇帝那个角色,是一模一样的。你的一句话让他感觉到了不舒服,这时,你在他的心目中就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死人”了,接下来你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废话,他都是“听而不闻”。
所以我才这样说,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和皇帝做相关的确认。其实皇帝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就是天上的那一颗。
如果已经确认到了皇帝的真实想法就是摘天上的月亮,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必须得想尽一切办法和小公主去做确认,去确认她心目中的那个月亮到底是哪一个?但这里必须要过皇帝这一关,所以,这里边就必须拥有可以与任何人打交道的能力,那就是《超级沟通》的技巧。